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招网 > 高考资讯 > 最新资讯

高考考试语文:古时候文学知识80道必考试试题练习及分析(一)

来源:www.68sup.com 2025-06-19

最新资讯

  1、下列对有关词汇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候男子十八岁时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年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时候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医生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医生,故死为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譬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有些则含义相反,如袁盎,盎是充盈的意思,字丝,则是少的意思。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时候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备肯定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有褒有贬,如范仲淹的文正是褒,周厉王的厉是贬。

  C.坐姿有多种:常同席坐这个坐与大家目前的坐姿是相同的,但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似箕。是一种轻慢傲视他们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好似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时候皇后所居的寝宫多坐落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文化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将来,立春以前。

  B.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阴历七夕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是指阴历每月十九,在汉朝,这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与《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思相同,它们都是指天地四方。

  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旦五个词均为古时候表示时段的名字,若以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旦、黄昏、人定。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妈妈丧事。旧制,爸爸妈妈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规范。

  D.乡、闾在古时候各指一种行政地区名,合在一块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5、下列对文中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时候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将来,因为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时候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依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本正公。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劾是指君主年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

  B.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要紧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C.世荫是指在封建年代,子子孙孙由于先人或祖上有卓越的功勋而世袭官职。

  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

  7、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岁稔不足支数日中稔意思是庄稼成熟。

  B.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中绥辑意思是安抚集聚。

  C.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中厘意思是治理处置。

  D.致仕中致意思是获得,致仕意思是获得官职。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肯定礼节授与(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有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时候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字,来指官员离职归家。

  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时候帝王亲自到达某处。

  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

  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时候科举规范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时候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汇不少,拜中书舍人指授与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妈妈过世,回乡守丧。守丧有肯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时候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经过世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11、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与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容易见到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因为受年代的限制,古时候学者对四方异族的认知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深入调查,认真辨别,总是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区域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地区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区域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双眼;像瞪一下双眼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中国古时候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年号是国内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区域,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以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年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权势,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医生是古时候官职名字,各朝代医生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有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之义,文言文中假、代、摄、权、行等字皆有一样的含义。

  B.年号是国内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一个皇帝对应着一个年号。如文中的嘉靖即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厚熄的年号。

  C.太师一职为周代首设,后世多作为重臣的加衔以示荣宠,并无实职。

  D.行伍是古时候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后世多用行伍泛指军队。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国内封建年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些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解说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时候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规范、祭祀、贡举、户籍等事情。

  D.受禅,是中国古时候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法。文中指新皇帝同意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汇的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法,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装,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由于古时候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规范。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9、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年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时候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2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古时候一般指幼年丧父或爸爸妈妈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是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时候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事务。

  D.桎梏,中国古时候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

  2018届高中三年级古时候文学知识复习资料答案

  1、A(古时候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十八岁)。

  2、C(常同席坐与大家目前的坐姿不同,由于有席,这表示其坐姿是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

  3、C(《孔雀东南飞》的六合是指年月日天干地支都相合适,六合日就是良辰吉日。)

  4、C(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5、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6、D(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7、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8、A(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魏明帝太和年间错误,应为隋炀帝大业年间)

  9、D(博士:文中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D(《论语》不是六经)

  11、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12、D(应为纪传体)

  13、D(弑:封建年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为弑。)

  14、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肯定的名望和影响。)

  15、B(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

  16、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

  17、C(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地位的可能不是最年长的儿子)

  18、B分析:解释说明有误,依据上文孝顺皇帝未尝南面应该是皇帝登基。古时候等级规范严格,左右为不同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常见实行于各种礼仪之中。因为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北面而立,左西右东,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若官位高者有东,卑者在西,则尊右贱左;反是,则尊左贱右。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由多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汇聚而成,左右孰尊,古今有别,情形各异。备考注意近代的以左为尊,主如果明清以来形成的。(解答这些题目需要调动常识积累,同时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讲解相对应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

  19、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20、D(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

热点专题

  • 2025年广东高考考试联考志愿填报时间及入口:6月27日至6月30日
  • 2025年北京房山高考考试考试成绩查询时间6月25日 分数查询入口ww
  • 2025年云南楚雄高考考试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分数查询入口(6月25

[]高中三角函数所有公式

[]2023年四川巴中普通高